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胃蛋白酶原临床应用探讨

  十人九胃为哪般?蛋白酶原常显端。

  莫道胃病晚自知,只愿诸君胃常安。

  在中国,常有一句话叫“十人九胃”,表达的是在中国胃病的发病率十分之高,据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统计,中国胃癌的发生居于世界之首,每年新发/死亡病例约40/35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1]。因此,胃癌的早期筛查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随着胃癌的血清学筛查指标—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的广泛使用,也产生了许多困惑。今天小迈就针对胃蛋白酶原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胃蛋白酶原简介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单链多肽,属于胃蛋白酶前体,分为 PGⅠ和PGⅡ,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蛋白酶[2]。胃体是PG的主要来源,并且在不同生理阶段的分泌量会发生变化。经过长期研究证明,血清PG的含量可反映胃粘膜萎缩程度,因此可作为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初筛指标,以及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随访指标[3]。

  如图1所示,在胃癌的早期筛查中,PGⅠ和PGⅡ联合HP筛查,作为无创非侵入型检测的应用已形成共识,可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选的最前沿指标。

  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探讨

  那么胃蛋白酶原及其比值阳性就可诊断为胃癌吗?

  其实并不是,胃蛋白酶原直接反应的是胃粘膜的萎缩程度,若其值出现阳性,提示的是萎缩性胃炎,不等同于胃癌,但由于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如图2所示,其发生率与胃癌呈正相关[4],因此胃蛋白酶原及其比值阳性患者,就说明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胃镜来排除胃癌的风险。

  为什么PG值检测异常率高呢?

  这与中国的胃部疾病发病率高有密切的关系,有学者调查了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一般人群26341人,结果如图3所示,HP的总感染率为56.22 %[5]。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指出慢性胃炎患病率更高于当地人群中的HP感染率[6].

  胃黏膜发生炎症时,分泌PG的腺体活性增加,PGⅠ和PGⅡ分泌增加;同时因炎症使黏膜渗透性增加,使释放入血的PGⅠ和PGⅡ增加,故血清PGⅠ和 PGⅡ浓度增加。而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主细胞和腺细胞数量减少,因此PGⅠ含量下降,但是PGⅡ还可由胃窦和十二指肠分泌,故值正常或升高。

  总而言之,中国胃部疾病的高发病率使得PG值检测异常的概率增高。

  在报告单中没有PGⅡ单独的参考范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检测中,往往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在报告单中一般只有PGⅠ及PGⅠ/PGⅡ比值的参考范围, 但没有PGⅡ的参考范围,这是由于除了胃黏膜主细胞和腺细胞能释放PGⅡ之外,胃窦和十二指肠也会分泌PGⅡ。有研究显示,在萎缩性胃炎人群中PGⅡ与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7],见表1。因此在胃癌的早期筛查中一般建议参考PGⅠ,及PGⅠ/PGⅡ比值,而不设PGⅡ参考值。

  结语

  (1)中国胃癌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胃癌的早期筛查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PGⅠ和PGⅡ具有无创、结果相关性高等优点,可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的第一线指标。

  (2)胃蛋白酶原反应的是胃粘膜的萎缩程度,其阳性结果提示为萎缩性胃炎,不直接等同于胃癌,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与胃癌有强相关性,因此胃蛋白酶原及其比值阳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胃镜来排查胃癌的风险。

  (3)中国胃炎人群十分广泛,因此PG异常情况也很普遍,尤其注意PGⅠ及PGⅠ/PGⅡ比值偏低的人群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排除风险。

  (4)萎缩性胃炎人群中PGⅡ与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时关注PGⅠ及PGⅠ/PGⅡ比值情况,无PGⅡ的单独参考值。


分享到